发布日期:2025-01-11 16:54 点击次数:182
对于中国人来说杠杆炒股平台靠谱吗,有一个命题总躲不开,那就是为什么孔子重要?
虽然你可以举出很多你不受孔子影响的事例,甚至你可以从小到外国去读书,接受完全的西式教育,可只要你是中国人,你就躲不开孔子。
(一)
孔子的祖先是标准的贵族,好多贵族向前推都可以推到王室,孔氏这一脉也如此,具体讲就是宋国王室成员。在他们家族的历史上,三个人很重要,一个子衍,一个是弗父何,一个是六世祖孔父嘉。
孔父嘉的重要就在孔氏家族的这个孔从他而来。
孔父嘉本姓子,名嘉,字孔父,用我们现代人的称呼,就是子嘉。
而为什么是姓子呢?因为宋国的国姓就是子,孔父嘉是宋国开国之君子启的弟弟子衍的八世孙。子启就是我们常说的微子启,后世称微子、宋微子或殷微子。他是商王文丁之子,而且是他的长子,次子就是老二子衍,也就是后人所称的仲微,老三就是大名鼎鼎的子受,受德,也就是后世称的商纣王。所以孔子家族如果上推到子衍时,也就是商纣王的二哥,再向上推就到了商汤。
展开剩余93%子启、子衍,子受这三兄弟是一母同生,可为什么是老三子受继承王位,并最后葬送了商朝呢?这与他们的母亲有关。母亲生老大子微,老二子衍时还是妾身,但生老三子受时已是正妻。商王文丁本想让老大子启继位,但按礼法,子受虽是老三,却因母亲地位提升而成了嫡子,所以最后就让老三子受成了商王。武王伐纣灭商后,子启被周成王封于商朝旧都商丘,建立了宋国,爵位是公爵。宋国在周朝的封国相当特殊,是可以用天子礼奉商朝宗祀的。到汉景帝刘启时,为了避刘启之违,就很少叫子启,而以微子开传世。
微子死后,没有把王位传给儿子,而是给了弟弟子衍,就是宋微仲。宋微仲死后传子宋公稽,宋公稽传子宋丁公,宋丁公传子宋前湣公。宋前湣公有两子,老大弗父何,老二鲋祀。可宋前湣公不传子,也传位给弟弟宋炀公,引起老二鲋祀不满,杀死炀公自立为宋厉公,封弗父何为卿,受采邑于栗(今天河南夏邑)。
从弗父何开始,孔氏先人们没有再当国君。
弗父何生宋父周、宋父周生世子胜,世子胜生正考父,正考父生孔父嘉。
由这可见孔子的祖上是标准的贵族,而且前几代当过国君,只是到了弗父何时才成为大夫。而孔父嘉在宋宣公时当过大司马,后来还成为拥立新君宋与夷的有功之臣,宋与夷即宋殇公。再后来因孔父嘉的媳妇长的好看,引起另一大臣华督妒忌而被杀,这也是宋国的一段内乱。
孔父嘉被杀在孔子家族史上是件大事。
是大事的原因,是孔氏家族后人从宋国逃离到了鲁国,孔子成了鲁人。另一原因则是孔父嘉后人开始以子嘉的字(孔父)为氏,这才有了孔氏。
孔父嘉只有一子,叫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防叔时全家迁居到鲁国,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叔梁纥作为孔子的父亲登场。
叔梁纥没有给孔子丢人,他人品出众,博学多才,能文善武,担任曲阜的大夫,与鲁国名将狄虒弥、孟氏家臣秦堇父合称鲁国三虎将,可见其十分了得,以力举城门,率三百甲士夜袭齐军而扬名天下,鲁襄公二十四年去世,活了七十四岁。
有这样好汉式的父亲,似乎预示着孔子会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只是英雄叔梁纥的个人生活却不好,不好的原因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娶的正妻施氏给他一口气生了九个女儿,而能生这么多女儿的原因,就是想生出一个能够继承的儿子来,但很失望。不得已纳了一个妾生了一个儿子叫孟皮,却是个瘸子,这让已年近古稀的叔梁纥心中总难受,觉得后继无人了。最后一搏就是以六十六岁高龄时向鲁国颜氏求婚。颜氏三个女儿,前两个都有些不太愿意,颜父对女儿们说,孔氏家祖辈六代积德必出圣贤,虽然他年纪大且性情急躁,可这也不是犹豫的原因。没有犹豫的是三女儿颜征在。于是66岁的叔梁纥娶了17岁的小姑娘颜征在。但两人由于年龄相差太大,为婚于礼有些不合,就居于尼山并且怀孕,世人称为野合。
最后野合生下一个男孩,名丘,字仲尼。
这个小男孩就是孔子。
(二)
这个小男孩的出生对于叔梁纥的孔氏家族重要,对于中国更为重要。只是那时还没有人知道这一点,包括这个小男孩自己。
小男孩的先祖们是贵族没错,但逃到鲁国后到叔梁纥这里充其量就是个中级军官,只是也好几辈人了,算是在鲁国扎了根,是妥妥的鲁国人了。只是叔梁纥倒底是年纪大了,生下这个可以继承孔氏家业的小儿子不出三年他就死了。死后不久,大老婆施氏就把小颜姑娘赶了出来。小颜姑娘走时不只带了小仲尼,还带上了残疾的孟皮。
孔子出生贵族后代没错,但他的人生从开始并没有什么富贵可言,恰恰是从清贫开始的。或许正因为如此,孔子才对我们有意义,他与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人生开始时的牌面很烂,并不是一副好牌。
然后我们来看孔子是如何打这一幅烂牌的。
人们总说圣人有异相,这放在孔子身上也成立。孔子生而有七漏,头上圩顶,意思就是头顶有七处凹陷,可见生的并不好看,至少不是那种虎头虎脑的小可爱。我们不知孔子的父母亲的身高,但是在清贫中成长的孔子却完全是个山东大汉的样子,身高达到了惊人的一米九以上,不说古代,就是放在现在会超过我们大多数人。但这个身高的特长并不是一下子显现出来的,而是慢慢地增加的。
然而孔子对身高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自己的人生。我们无法确切知道孔子母子在阙里时的具体生活,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小姑娘颜征在是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这个小男孩身上。对他们而言基本的生存应没有问题,但那份清贫是能想来的,每日的三餐,日常的用度都要颜姑娘操心,除了这些,教小孔子识字读书也应是那个时候就开始的。随着年龄增加,少年孔子对于有着九个异母姐姐的家族,对于自己和母亲的生活,对于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也当有认识。
有了对家族的认识后,人生要靠自己努力学习做人和生活的本领,这种意识当是那时应就有了。并且对那样的时代与家族出身而言,把志向放在做学问上当是很实在,又很远大的想法了,这时他十五岁了。
这种对生命自觉的认识是一个人最初的觉醒。
公元前535年,这一年孔子十六岁,他的母亲颜征在去世。从历史记载推测,孔子母亲去世时不足四十岁,至少在生下孔子的这十六年,是孤儿寡母这样过来的。其生活的艰辛是完全可以想来的,也由此可知母亲对于孔子的意义,以及母亲去世后孔子内心的悲伤。也是在母亲去世的那一刻时,他是切实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所以在季氏请士一级贵族宴会上,按身份孔子可以去,但去后的结果却是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这种被拒绝产生了两个结果,一个就是让孔子对自己的身份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自己是一个不被接纳的贵族,可以读点书,但进入不了真正的上层。另一个就是对阳虎这个人有了认识,这为多年后不与阳虎合作奠定了基础。
在孔子十六岁父母全都去世后,自己第一次参加社会活动被拒开始,孔子可能把读书与学问看得更重了,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的认知,除了自己没有谁可以依靠。
十八岁那年,为了将来能好回宋国祭祖,他娶了一个叫亓官氏的宋国女人为妻。第二年这个女人就为孔子生了一个儿子。从孔子生儿子,鲁昭公会赐于鲤鱼祝贺看,孔子贵族的身份还是被认可的,不过以孔子当时的处境,这种可能性并不大,所以在历史上也只能是一种据传。不过孔子的儿子还是命名为鲤,字伯鱼。
孔子在二十岁前,就完成了一个家族男子最为重要的结婚生子这件事。同时还完成了另一件大事,就是合葬父母。当年父亲去世时,孔子还小不知父亲被葬于防,所以母亲去世后孔子先浅葬母亲于五父之衢,后四处询问才知父亲埋葬处,最后孔子依礼的规定,将父母合葬于防,并为之造坟,坟高四尺。
二十岁的孔子上已安葬父亲,下已有了子嗣,于世俗的责任在他已尽到了。
现在要考虑,或着重考虑的就是自己的人生去向,到哪里去,干什么?
而所有这些先要建立在日常生活可以维系的基础上。虽然有入仕的理想,但在理想不能一步实现时,还是要从最基础的事情开始。于是这一年他开始委吏,做了一名仓库管理员,后来改作乘田,管理畜牧。
除了这些工作可以维系生活外,孔子主要的精力还是学习,而理想就是入仕,如同咱们要考公务员一样。孔子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周礼。
鲁国是制订周礼的周公儿子伯禽封国,虽然国不大,但一直没有大的灾难,所以收藏有大量的文献与图书,贵族们的文化水平也高。特别是西周王朝镐京被攻陷后,图书文献失散的就多,反而是鲁国保存的最多,鲁国首府曲阜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文化巨城。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周王朝初期的各种法令规章,及举行各种典礼时使用的仪式程序,我们统称之为周礼。各国知识分子和文化名人不时要到鲁国来学习这些已经被大家遗忘的东西。
生于鲁国,居于曲阜,立志为学的孔子无疑具有先天的优势。
周礼的内容不但宠杂而且十分专业,仅仪式程序这部分,就有祭礼、葬礼、婚礼、冠礼(男子成年时戴帽子)、笄礼(女子成年时戴簪子)等,以及各阶级专用的天子之礼,国君之礼,贵族之礼。这是一种专门的知识,必须专家才能胜任。从事这种以主持典礼为职业的专家,当时被称为儒家。按规定,办理各种重要仪式,小至葬礼婚礼,大至国君相见,国君访问时都要聘请儒家担任傧相,如同我们今天结婚时请的司仪。而对于一个从事傧相的儒家来说,最高的荣誉就是在外交场合,被请去担任国家傧相。
孔子的学习的最初内容就是周礼,学习的对象就是专门记载古代繁琐复杂礼仪的儒书。而扎实的学习让孔子成为这一方面的专家。
由于儒家这一职业,是需要掌握古代礼仪,具体而言就是周初的各种典章礼仪,于是就对产生这些礼仪的那个古代有了一种强烈的崇敬之情,也就是我们所言的复古之情。孔子在这种学习中也不可例外,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古代有了一种向往。
这大体就是二十多岁前孔子的人生,没有表现出特别的不同,一切合情合理,甚至一切就是按孔子所说的礼制的要求来进行的,孝敬安葬父母,自己结婚生子,认真学习,胸怀理想,但也面对现实,从基层干起,养家糊口,抚养孩子。
同时也明白自己虽有贵族之身,也接受衰落后不被接纳,被人无视的现状,不哀叹命运不公,也不顾影自怜,而能从脚下做起,有生活,有理想,顺应自然与现实的各种变化。
截至本日亚市(7月29日)上午6时,欧元对美元汇率报1欧元对1.1841美元,上涨0.2%;英镑对美元汇率报1英镑对1.3907美元,上涨0.19%;澳元对美元汇率报1澳元对0.7374美元,上涨0.2%。英镑逼近两周高点,因英国过去7天确诊病例下降。
这就是青年孔子表现出的一种生命从容。
那副人生烂牌,可以打的不好,但首先要打下去,从自己的责任开始去担当,从自己的理想开始去实践。
(三)
日子就在那种上班后管理仓库或畜牧,下班后读书学习,或逗弄小儿孔鲤中慢慢地度过着。这与我们当下刚结婚有小孩的青年人的状况基本相似,无非我们上班要开车好远,身上还背着房贷与车贷,孔子没有负债的压力。
孔子最初的名声就是从那些关于礼仪的专业知识中来,从周围熟人请孔子这个儒家担任婚礼,葬礼,冠礼或笄礼的傧相开始。相互间在口口相传,人们有了这些关于礼仪的疑问时也会前来询问,于是孔子的名声就有了。
经常向孔子爱请教的颜回,决定拜孔子为师,说从您身上我学到许多知识,让我拜你为师吧。可孔子说,不用这么麻烦,咱们一起切磋就可以。但颜回讲,我来请教问题,受益的只有我一个人,您为什么不办一所学校,让更多人受益呢?
当时政府有官学,但只收贵族子弟,而贵族子弟由于有世袭的地位,也没有多少人专心学习,想学习的平民子弟却无处可学。而鲁国的“三桓”政治,造成的君不君,臣不臣的现状也让孔子不满,而出现这种礼崩乐坏的一个原因,就是大家不知礼,所以孔子认为办学搞教育是改变这种坏局面,达到复礼目的的一种方法。当然办个学校,也可以增加些自己的收入,对入仕理想难以实现的孔子来说,先从教育搞起于各方面都好。
于是孔氏学堂就这样开班了。
十束干肉的学费、加孔子的名声,加儒家傧相的社会需要,加平民子弟学习的渴望,从一开始这孔子学堂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以至于三桓之一的仲孙觉也注意到了,在他死时嘱咐两个儿子要去向孔子学习。这不但表明孔子学堂得到了上层贵族的认可,也让孔子与三桓政治的结合有了契机。
除了颜回,南宫敬叔这些有名学生外,孔子还收了一个小混混子路。子路是街上一个小混混,把自己经常打扮的也似一个野人,胆小的人见了他就怕,但他讲义气,为人仗义。一天他打了孔子的学生,大家纷纷批评子路是个野人,是个缺少教养的人。但孔子却认为象子路这样的人才是真正需要教育的人,于是上街收服了这个小混混子路,子路就成了孔子的学生。后来曾点也来了,学生越来越多。孔子就把学生分成初高级两班,初级班学习六艺,高级班学习诗、书、礼、乐、易这些高深学问。
更多的弟子加入,让孔子学堂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孔子这种打破官学垄断,在杏树下讲学日渐成为一种新时潮。而孔子有教无类的招生方式更是突破了地域、等级、职业、年龄的界限更是引起天下轰动,天下学子纷纷前往鲁国求学。
燕伋是秦地千阳燕家山人,只比孔子小十岁,在遥远的秦地听到孔子的名声后,就不远千里去求学。学成归来后,还打消入仕想法,倾尽家财,也办学授徒。而秦地还有石作蜀、壤驷赤等人也是不怕路程遥远,前往鲁国求学。而近处的卫、宋、陈、齐、郑、晋的学生就更多了,所谓三千弟子就由此而出。
孔子借助办学成功,也天下闻名了。
公元前522年,三十岁的孔子受到了来鲁国访问的齐景公和晏婴接见,一起探讨帮穆公称霸问题,孔子也结识了齐景公。但孔子是一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人,他觉得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搞清楚,他不只向书本学习,也开始了自己的天下游学。
31岁,孔子带着学生南宫敬叔到周天子的洛阳去求学,问道老子,请教苌弘,考察古迹。35岁去了齐国,这次是跟随鲁昭公一起去的,受到了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还被齐景公问政,而孔子的回答是,君要象个君王,臣要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大家各按礼做好自己所是了,这政治就好了。38岁又去了东周洛阳学习。在这种周游求学中,孔子开始对天下大事发表评论,听到晋国由魏献子执政,举贤才不论亲疏,孔子认为这是义举。听到晋国铸刑鼎,认为晋国要灭亡了。
这种评论的背后,是孔子那颗从青年时代就有的入仕之理想。
现在该是践行政治理想的时候了。公元504年,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甚,孔子称之为家臣掌权。后来阳虎出任鲁国宰相,曾亲自邀请孔子任职,但孔子忘不掉早年阳虎对自己的轻视,也不认为这种以乱礼和不道德手段取得的权力能长久,而拒绝了他。公元前504年,季孙斯向阳虎反扑,取得成功。三桓对孔子拒绝与阳虎合作印象深刻,于是任命孔子为中都宰,即中都县长,四十八岁的孔子开始自己的政治生涯。
公元前500年,鲁国国君与齐国国君在夹谷会面,孔子以礼仪专家的身份被任命为鲁国国君姬宋的傧相。在这次会面时发生了件大事,那就是齐国两次在会面时的表演让孔子认为都违犯了礼的要求,一次是表演的野蛮人舞蹈,而不是宫廷舞,一次虽是宫廷舞,但却是宫廷舞中的轻喜剧,不是庄重的舞蹈。于是孔子指挥鲁国士兵把齐国演员驱赶到台阶下,砍断手足。这件凌厉行动居然没有引起国际冲突,齐国反而觉得自己因为违反礼的要求而理亏,结果居然是把过去占领的鲁国汶水以北的土地还给了鲁国,于是孔子威名大显。孔子也得到升迁,成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
当上大司寇后孔子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一个叫少正卯的文化人处死。
干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堕三都。三都就是鲁国三桓建立的封邑府城,成为大司寇后,孔子于公元前498年,建议三桓拆除他们的都城,否则君不君,臣不臣。当时三桓正遭受家臣们的夺权欺压,于是他们认为堕三都的计划是彻底清除家臣的好方法,就同意了。于是叔孙和季孙家的都城就拆除了,可到仲孙家时,仲孙家不同意了。拆都城固然可以防止家臣擅权,可也让他们丧失了对抗国君的力量,于是已拆除的另两家也不同意了。但孔子不答应,于是鲁国国君率兵去讨伐,结果大败而归。结果另两家把已毁的都城又修好。堕三都运动也宣告失败,这是孔子为恢复传统秩序遭受的最大失败。由此也与三桓结下矛盾。
公元前497年,孔子五十五岁,当年春天齐国送了八十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美女, 于是君臣迷歌舞,孔子十分不满。恰巧国君主持对天的大祭典,在分祭肉时,三桓故意不给他分。这是周礼社会中最严重的一种处分,表示孔子已被当政者深恶痛绝,于是孔子的政治生涯结束。
从公元前497年开始,他带着学生周游列国,先后到过齐国、陈国、蔡国、卫国等国,找不到可以施行他政治主张的国家。公元前484年,齐国攻打鲁国,孔子的学生冉求率鲁国军队与齐国作战,获胜。在冉求的请求下,当政者季康子派人把孔子迎回鲁国,孔子结束了自己在外十三年的流亡,此时孔子已经六十三岁了。
回国后的孔子专心对《易经》、《春秋》、《诗经》、《书经》、《礼经》这五种典籍进行了整理删减,直到公元前481年,听闻麒麟的出现而停笔。春秋的历史止此结束。
公元前480年,孔子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而且还被柱杖剁成肉酱,那种内心的忧伤是可以想到的。
公元前497年4月4日,最后见到了另一个喜欢的学生子贡,感叹要变天了。然后七天后孔子病逝,后葬于泗水岸边。
公元前478年,孔庙就在曲阜出现了,这种祭祀一直延续至今。
(四)
孔子的一生,少年贫困,从政失意,在那个争霸年代,实在是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一生只是把自己该做的和能做的事做到了饱满。
但却是这么一个平凡的失意的人对我们影响巨大。不过谈论孔子的巨大贡献,和多方面的贡献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意义并不大,我只想谈谈为什么孔子对我们每个普通人是重要的,这种重要在哪里?
对于个人而言,孔子的意义就是给我们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命运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不论在怎样的人生境遇下,都做一个阳光下的人,不蝇营狗苟,不鬼鬼祟祟,不故弄玄虚,不故作高深,坚持朴素的人的立场,这种态度也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更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也是三军不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概括来讲,就是不怨天,不尤人,尽人事,听天命。
有了这样的人生态度,就可以如孟子所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丈夫。
对读书人来说,孔子还给我们一种命运的方向。虽然孔子的教育对象是有教无类,但实际针对的只有一种人,那就是读书人。这些人在古代和现代一样,都是社会的担当者,就是国家的精神主体。在孔子以前,读书人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仕,就是当官。孔子为我们开辟了一个相对独立于官位的方向,那就是学。这种方向,孔子是用自己的一生来实践,并通过这种实践,证明那种学的人生是值得度的。
孔子所谓的“学”的人生,其目的不是为了当官,而是提升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让自己在不断的成长中获得无可比拟的巨大的精神愉悦。这成为自孔子以来所有读书人,特别是失意的读书人,仍然坚持读书一种精神源动力。因为修身目的不只是为了外物,而更是为了自己精神世界的自足,为了把自己与天地和万物融化一起。
像孔子一样的生活,应是我们读书人,当然现在全民都读书了,所以当是每个人的一种目标。因为像孔子一样的生活,就是一个中国人的生活。
做为一个中国人,去做自己该做能做的事情,礼于他人,乐于自己,不怨天,不尤人,尽人事,听天命。即胸怀理想,又脚踏实际,上孝父母,下育子女。面对人生的诸多困境,或富贵,或贫贱,或面对强权都能坦然对之,而不失本性。
如同有人说,其实孔子离我们一点都不远,他是我们文化价值的人格化的表现。孔子身上凝聚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最高的价值,他活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在我们每一个善良的瞬间闪现着。当你温暖地去对待他人的时候,当你面对困难、苦难而坚定不移的时候,当你以知分、安分、敬分面对自己的责任的时候,你就是孔子。
孔子不在别处杠杆炒股平台靠谱吗,就在我们灵魂的每一处闪光当中。
发布于:天津市Powered by 香港联华证券_线上股票配资网站_线上最大的配资平台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